通过血流变分析仪临床研究表明,红细胞变形能力异常是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与病程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变形能力的好坏主要由红细胞膜的力学性质、红细胞内液的粘度和红细胞的几何形状等因素决定。一些外在因素,如血管管径、红细胞浓度、血浆粘度、pH值、渗透压等对变形能力都有影响。
1.血液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在一些溶血性贫血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造成红细脆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
(1)红细胞内粘度异常:正常红细胞内粘度约为6—7mPa.s,当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升高时,内粘度亦呈指数上升。另外,pH值、渗透压及红细胞的钠钾泵等也可影响内粘度。一些未成熟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也显著低于正常红细胞。常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症。
(2)红细胞膜结构及形状异常:如球形、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症,红细胞形状明显不同于正常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携氧能力和代谢能力显著降低,红细胞膜的稳定性下降,在流动中容易受到破坏,造成红细胞破碎、溶血。
2.其他疾病:心肌梗死、脑血栓、冠心病、糖尿病、肝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硬皮病、高脂血症、雷诺氏综合征等,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内粘度等流变指标的恶化。
如果一种疾病的流变学指标有一项或更多的特异性改变,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诊断特异性问题就解决了。但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尚未找到疾病与某些指标之间的特异性联系,许多疾病的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是相同或相近的,某项指标的异常并不能得出患某种疾病的确切结论。临床一些常见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极为相似,如脑梗塞、脑血栓、心肌缺血、急性或慢性肾衰、高血压、冠心病等,都会出现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性恶化等改变。从客观上讲,血液参与全身的物质交换,全身各部位的器官和组织的病变都可反映到血液中。但是一个血液流变特性指标异常的检查结果,至少可以提示我们在患者的机体内存在着潜在的病灶。尤其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血液病的诊断中,血液流变指标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很多心、脑血管病变出现临床症状以前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血液流变指标异常,甚至有可能通过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辅以其他医学手段,达到预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